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中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
(2016年)
2017年1月
一、学校情况
(一)学校概况
河北省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创办于1983年,是融中等职业教育、成人学历教育和各类社会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办学校。先后荣获“首批国家级农民科技培训星火学校”、“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河北省“名牌中等职业学校”、“河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河北省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百余项荣誉称号。学校分为主校区和西校区,占地总面积227亩,建筑面积7.2万平方米。
(二)学生情况
现有全日制在校生3806人,男女生比为2.1:1。2016年招生1264人,其中“3+2”中高职衔接班188人,学生年入学巩固率达98%。2016年毕业生1001人。年培训规模在3200人。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相比略有增长。
(三)教师队伍
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力量雄厚、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在编在岗教职工312人,其中职教专任教师258名,生师比为15:1,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达96.5%,硕士研究生比例达2%,专任教师高级职称教师比例达27.1%,各项指标与上一年度持平。
(四)设施设备
学校校内实验实训设备总价值2450.9万元,学校生均设备值为6439元。建立了6个校内实训基地和2个前厂后校式的教学工厂, 生产性实习工位1454 个,生均实训实习工位数 0.38个,图书馆纸质藏书9.18万册,电子图书30万册,生均图书31册。各项指标基本与上年持平。
二、学生发展
(一)学生素质
学校以“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社会满意”为目标,秉承“崇德、厚技、务实、创新”的校训,强化学生管理和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学生整体思想健康,积极向上,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学校以培养专业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并举, 职业资格证书与毕业证书双证并重,经校内测试,文化课合格率98%,专业技能合格率97%,毕业率98%。学校重视体育卫生工作,开齐、开足体育课、音乐课等,加强学生体质监控,体质实际达标率为93%。
(二)在校体验
学校不断深化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学生的理论学习满意度96%,专业学习满意度98%,实习实训满意度93%。
学校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美化绿化校园,营造优美的校园环境,以环境文化熏陶人、感染人。重视学生社团建设,充分发挥学校团委会、学生会、广播站、礼仪队等学生组织作用,开展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日常生活,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校重视平安校园建设,构建安全管理网络,加大安全监管力度,近年来校园无一例重大安全事故发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统计,学生对校园文化与社团活动的满意度96%,生活满意度98%,校园安全满意度98%,毕业生对学校的满意度97%。
(三)资助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上级免学费和助学金政策,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学生资助体系,及时做好贫困生统计和资助工作,公开、公平、公正地实施各项资助,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本年度,学校共为554名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108.36万元。免学费资金上级财政部门予以足额拨付,学校严格按照免学费资金使用规定进行使用。
(四)就业质量
毕业生就业率为98%以上,对口就业率为87%以上,初次起薪在3000元以上,升入高等教育比例38.8 %,比上一年度增加 0.2 %。
(五)职业发展
各专业通过充分的市场调研确定人才培养规格和专业培养目标,制订专业培养方案,重构课程体系和确定课程标准,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及职业成长规律,真正形成融合学生人文素养、专业知识、职业技能、职业态度和职业素养的培养体系,其中包含通过校内实训、校外实训和顶岗实习递进式系统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实现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
严格执行《教育部等五部门关于印发<职业学校学生实习管理规定>的通知》,做好学生实习工作,实现职业教育培养目标,增强学生综合能力,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校企协同育人,将职业精神、养成教育贯穿学生实习全过程,促进职业技能与职业精神高度融合,服务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创业能力。我校下发的顶岗实习调查问卷显示,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8%,学生发展前景满意度90.23%。
学校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创新教育活动,具备完善的创业创新等竞赛制度。本年度,学生在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技能大赛中成绩优异,电子装配、车工、动画制作、网页制作参赛队均获团体三等奖,其中1人获一等奖,3人获二等奖,21人获三等奖,5人获优秀奖。
三、质量保障措施
(一)专业动态调整
突出专业建设,促进科学发展。学校建立并完善人才需求与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学校各专业均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和本校骨干教师组成的专业建设委员会,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并根据调研结果和学校专业建设规划制定了各专业建设规划和年度发展建设实施规划,进行专业建设工作总结。重新修订了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充分体现了强化公共课程的学习,加强学生的科学素质、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培养,提升学生职业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同时更加注重专业教育,强化实践训练。
按照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相对接的原则进行专业动态调整,主动对接区域产业发展,优化专业布局,围绕专业群建设,打造重点专业,培育特色专业,建设示范专业,整体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建立和强化中职与高职的贯通培养机制,拓宽中高职衔接渠道。我校与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展联合办学,开设学前教育专业,毕业后主要面向唐山市区及各县幼儿园任教或升入大专院校继续深造;开办“3+2”中高职衔接大专班,机电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应用三个专业的学生可以通过中考取得大专学籍。这两项改革措施为学校的长远发展和学生终身进步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 深化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发展
学校制定了实施性人才培养方案并进行滚动修订。根据国家和省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调研成果,构建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实践为主线、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模块化专业课程体系;合理确定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学时比例,根据行业产业发展适时修订,并有严格的审批手续,选用规定教材。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持续施行“青蓝工程”,实行新任教师先培训、后上岗和教师定期实践制度,壮大“教练型”教学名师、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重点专业拥有2名专业带头人、其他专业拥有1名以上专业带头人,市级教学名师新增1名。教师整体规模适应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
推进理实一体化教学改革。大力加强专业建设,不断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实现了教学、实训一体化,学生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培养与技术技能训练高度融合。积极创新专业课教学模式,广大教师普遍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注重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对接,教学过程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强,实现了做中学,学中做,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统一。
深化校企合作,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实践。本年度继续与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开展订单培养,开办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电气技术应用、焊接技术应用、数控技术应用“冠名班”5个。设立了“长城奖学金”。“冠名班”从培养计划制定、学生选拔录取、专业教学、顶岗实习到就业等各个环节,围绕着企业需求而展开,让用人单位直接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目标明确,校企合作的订单培养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继续与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合作,建立 “校厂一体”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采用工学交替、实现“校中厂、厂中校”,把课堂搬到企业车间,把企业引进学校来,实现教学与生产零距离对接。
做好教学资源开发。开展专业调研与分析,引入行业企业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技能大赛规程等,校企共同设计、实施、评价和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开发校本课程。教师根据教学要求自主开发了一部分教学资源,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内容包括PPT教案、实训项目库、教学案例、考试试题库、微课等。开发了《数学》、《语文》、《英语》、《计算机基础》等 4种校本教材,有3种已经正式出版。
推进教学信息化。学校建成了数字校园基础网络,包括有线网、无线网、平安校园网、有线电视网等,实现了有线、无线校园网络全覆盖。全校所有教室均连入校园网,教室安装了触摸液晶书写屏、交互式电子白板、数字投影仪、中控多媒体计算机等多媒体教学设备,100%的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功能,所有教师均能运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课堂教学,提升了教师的信息化应用水平。在今年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大赛中,我校教师陈彩军、宋姗姗获三等奖,4人获优秀奖;在中等职业学校“创新杯”教师信息化大赛中,教师周立强获全国一等奖,刘雅静获三等奖;王亚菲、王馨磊、薛萌、高珊珊、李娣分获省级一、二、三等奖;在河北省职业教育信息化教学大赛中,刘立强和杨雪蕾两位教师均获三等奖。
加快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围绕专业教学改革的要求,我校加大对实验实训设施设备投入,投资310余万元,添置机电、汽修、焊接实训设备139台套,投资36万元更新了2个微机教室,投资新建1890平方米的综合实训大楼,明年上半年实训大楼投入使用后,新增实训室26个,极大地改善学校实验实训条件。
(三)教师培养培训
一是名师及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团队建设。学校现有市级名师工作室1个,充分发挥名师引领学科教学、科研及对年轻教师的指导、示范、培养作用。本年度完善了学校《专业带头人选拔培养方案》、《名师、骨干教师选拔培养方案》,按照动态管理、择优选拔的原则,对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学名师考评和选拔,重新确定了专业带头人队伍、骨干教师队伍。 2名教师入选唐山市教学名师。
二是加强培训。以需求为导向,以能力要求为目标,科学制订教师培养培训方案,建立分层次、多形式的培训体系,做到日常培训与专题培训相结合,理论学习与经验交流相结合,不断提升教职员工的业务能力。本年度20人参加省级培训,2人参加市级培训。多次对全体教师进行校本培训和岗位练兵活动,促进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的提高。
三是教师下企业提升实践能力。本年度选派11名教师,到长城汽车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长达2个多月的下企业实践锻炼,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四是持续开展青年教师培养的“青蓝工程”。制定和完善青年教师培养方案和青年教师考核办法,实行“青年教师导师制”,为每位青年教师都安排一位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和敬业精神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师徒结对”,制定专业培养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学期末组织青年教师以说课、教学设计、课件制作、教学基本功等内容的大比武活动,对获优胜奖的教师给予表彰。青蓝工程的持续开展,提高了青年教师的业务水平,使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快速成长。今年有6名青年教师顺利出徒,成为教学的生力军。
(四)规范管理情况
教学管理规范运行。一是成立组织。成立了由主管校长、教务处、专业部组成的三级教学管理组织,部门管理职责权限明确。二是制度管理。修订和完善学校管理制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教学督导、学生评教、教师听课、教师评教、评学制度和学生综合评价体系,形成了由教学质量监控运行系统、教学信息收集与处理系统、教学质量监控调控系统组成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三是计划管理。认真落实部颁《专业教学标准》、《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规定》,按照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实施性教学计划,每学期都能依据行业产业发展变化进行滚动修订。教务处、教学部每学期开学前制定出本学期教学工作计划,每位教师教研、教学工作计划装入教师业务档案。教务处在期中和期末严格检查专业部、教研组教师计划落实情况。学期末各部门、各位教师认真总结各自工作,写出符合实际的总结报告。四是过程管理。教务处及各教学部通过不同形式,定期或不定期对教师的授课、教案、作业布置批改情况,教学进度完成情况,教师听评课情况,学生的听课情况,早晚自习和学生的第二课堂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整改。五是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学校制定并不断完善教育教学质量监测实施办法,建立了以学校为核心、第三方参与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机制,以教学效果评价教师、以素质能力评价学生,以社会贡献评价学校。
学生管理扎实有效。推进积极探索构建中职学生全面发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以提高中职学生的培养质量和水平。坚持立德树人,德育为先,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核心素养体系的教育教学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开展学习、签署、践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公约》活动,在学生中形成修身律己、崇德向善、弘扬正气的良好风尚。将家庭教育作为打造德育体系的重要支点,建立健全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凝聚教育合力,提升育人水平。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全省职业学校“文明风采”竞赛。
严格财务管理制度。做到帐目日清月结,账物相符,收支平衡,开支合理。在购物方面严格履行审批手续。财务上坚持收支两条线,及时开票,及时入帐。积极开源节流,坚持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方针,加强水电管理。
加强后勤管理工作。实行了购物、领物、收费登记制度,实物台帐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做好固定资产的清点、核实工作。学校从中层干部中选派安全责任人负责食堂管理,与学校签定《学校食品卫生安全承诺书》,以此强化后勤员工的服务和安全意识,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努力杜绝食品中毒等类安全事故。严格执行《食堂管理员工作职责》、《食品卫生检查制度》等管理制度,加强食堂工作人员的卫生教育,定期对他们进行业务培训,及时通报媒体报道的食物中毒等事件,警钟长鸣、防微杜渐。
落实“一岗双责”责任制,建立健全安全应急预案,完善处置机制。建立健全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体”的安全防范体系,定期开展校园隐患排查整治,消除水电、消防、餐饮、交通和实训等方面的安全隐患。组织开展安全教育、法制教育宣传活动,重点强化交通安全、防溺水、消防、防灾减灾等专题教育,定期组织消防和防震等应急演练,培养师生预防灾害、应急避险能力。加大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消除治安隐患,创造稳定、安全、文明、和谐的办学环境。
提升教科研水平。培育不同专业的高水平教科研创新团队,制定、完善教科研工作激励机制,根据专业优势和特色,加大高水平项目、高水平成果的奖励力度。教科研和教学相结合,提高教研科研成果转化率和社会贡献度。加强与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科研院所合作,推进科学研究与行业、产业深度结合。激励教师主动申报市级、省级、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年内,获得河北省教学成果奖2项。
对学校管理队伍人员进行培训。通过全员培训、示范培训,引领提升业务骨干综合能力素质,致力打造一支“善打硬仗、能打胜仗”的“双师”型教职工队伍,着力提升学校工作整体水平。
管理信息化。强力推进数字化校园建设,推进“互联网+”广泛应用,实施“教学资源建设工程”,树立大数据、云计算意识,完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有数字化教学资源库、教学平台和试题库),校园网达到万兆总出口,千兆到桌面,全校覆盖无线网络,逐步实现校园管理信息化。
(五) 创新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发展
开齐开足德育课,坚持每周一节班会课。进一步积淀校园文化,学校通过各种途径,加强“三风”建设,逐步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教风、学风;引入企业文化,使企业文化融入校园文化;扎实开展精细化管理,建设精致化校园,使全校师生在追求精致的基础上不断超越自我。
健全德育工作体系。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以爱国主义和养成教育为重点,通过文化熏陶渐染、榜样示范引领、活动践行体验、自我修身反省等形式手段,探索构建以发掘学生潜能、提高学生修养、规范学生行为、增强学生职业意识为核心目标的德育工作体系。以学校“千分赛”、班级“百分赛”管理机制的实施为抓手,以规范学生的仪表、言行、两操、宿管、就餐秩序为切入点,加强学生的规范教育,实现德育工作的精细化。
创新德育实现形式。做到常规教育规范化、主题教育系列化,“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社会责任感。充分利用开学典礼和毕业典礼、升旗仪式、班团会、社团活动等教育平台,扎实开展“中国梦·我的梦”、经典诵读等主题实践活动,重视和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择业观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文明礼仪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以及珍爱生命、防范风险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探索“德技融合”教育模式,打造活力校园;以书法、剪纸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艺术为重点,促进学生个性化成长;以校园文化建设、宿舍文化建设、教室文化建设为切入点,持续开展文明学校创建活动,提升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先后开展祭奠潘家戴庄惨案遇难同胞、阳光体育运动会、应急疏散消防演练、“德润燕赵 爱在校园”感恩教育艺术节、“舞动青春 展我风采”广播体操比赛等8项大型主题教育活动,实现了“学生违纪率明显降低、重大违纪事件为零”的工作目标。
(六)党建情况
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党总支紧紧围绕学校改革发展这一中心和育人的根本任务,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积极探索党建和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的有效途径,提高了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取得了显著的育人效益和办学效益。学校校风正、管理严、质量好,学生满意,家长放心,社会认可。
积极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严密党的组织体系、严肃党的组织生活、严格党员教育管理、严明党建工作责任制。全校党员积极行动起来,做“四讲四有”的合格党员,立足岗位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奋发有为、建功立业。
发挥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党的后备力量。扎实开展党员活动日、志愿帮扶、蹲点服务、党员进社区等活动。充分发挥党建示范阵地的辐射带动作用,着力提升党建水平。加强党员管理,持续深化“春雨”行动。
四、校企合作
(一)校企合作开展情况和效果
学校成立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建立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将校企合作工作纳入规范化、程序化管理轨道,提高了工作效率。采用“引企入校”、“订单培养”、“技术培训”等合作形式,形成了“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责任共担”的紧密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
引企入校,学岗融通。先后将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引进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把师傅请上讲台,学生定期到企业参加生产性实训,工学交替,形成“前校后厂,产学一体”的办学模式。
进企寻巢,订单培养。与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建立合作联盟,开设长城汽车“冠名班”。近三年汽车运用与维修、机械加工技术、机电技术、电气技术应用等专业开设12个“冠名班”,校企共同制定招生计划,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内容,企业参与学生考核、顶岗实习、推荐就业等全过程,开展定单培养。
产教结合。学校汽车修理厂利用现有设备,对外开放,承揽汽车修理及美容等业务,学生实习采用师傅带徒弟的模式,指导带领学生完成修理的各个环节,密切了实训教学与企业生产的联系,增强了教学实效性。
产训研结合,实现校企共同发展。与河北永发鸿田农机制造有限公司密切合作,有组织、有计划的开展了校企之间技术研究、技术攻关、技术协作等工作。校企合作为我校专业课教师提供了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对学生进行了劳动教育,增强了学生的就业能力,实现了校企双赢。
共建校外实训基地。学校建有40个校外实训基地,制定了《校企合作实施办法》,建立了完善的指导和管理制度,强化实习管理和质量监控,如顶岗实习计划、考核评价标准、顶岗实习安全管理办法等。学校落实学生顶岗实习专人负责制,聘请了企业技术人员为指导教师并参与指导,学生在校外合作企业顶岗实习期间,其实习成绩的考核与评定工作由企业和学校共同完成,保证了顶岗实习质量。
(二)学生实习情况
严格执行学生实习管理相关规定,加强实习过程教学与管理,加强实习实训师资力量和经费保障,建立以育人为目标的全过程跟踪监管与考核评价机制,落实学生实习责任保险、信息通报等安全管理制度,维护学生合法权益,努力使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与其所学专业面向的岗位群基本一致。
本年度安置实习学生695人。安置实习单位包括:长城汽车天津分公司、曹妃甸首安工业消防、大地保险、华泰汽车、唐山神州机械。专业对口率87%。
五、社会贡献
(一)技术技能人才培养
学校十分重视技能人才培养,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注重学校的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强化教学中心地位,着力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努力把学校做精做强、办出特色。学校对接行业、企业积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为企业培训和输送了大批技能型人才,成为各类人才培养、培训基地。本年度向社会输送毕业生1001人,获得了学生、家长、企业、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好评,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8%,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政府工作报告中对学校予以高度评价,县委县政府对学校取得的办学成绩多次表示肯定。
(二)社会服务
我们依托学校独有的政府统筹优势、网络优势、专业人才优势和实训设备完善的优势,充分利用教育资源开展就业再就业、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及各职能部门指定的各类培训,先后组织开展企业电工培训287人,维修电工培训281人,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97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61人,会计继续教育培训1800人,为县域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了特有的贡献。
我校在扎实抓好中等职业教育的同时,积极开展技术服务,服务社会经济,取得了突出成绩。发行《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报》,全年编辑印刷10期,5000份,并按时发放到各镇村、专业户及相关部门,为全县农民送上了免费的科技大餐。
(三)对口支援
开展校际帮扶。我校是第二批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根据《河北省中等职业学校结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2016年11月9日,我校与唐山市开平区综合职业技术学校结成结对帮扶项目学校,我校成立组织机构、制定工作制度和工作方案,按照帮扶任务书,在办学理念、管理水平提升、课程体系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对其进行帮扶,以推动我省中职学校健康有序协调发展。
学校还对贫困生群体积极开展心理扶贫工作,培养他们的感恩意识,促其立志成才,回报社会。对他们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健康咨询等活动,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贫困,克服自卑心理,做生活的强者,成为真正有益于社会的人。
六、举办者履责
(一)经费保障
依据国家职业学校生均财政拨款标准和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标准,县政府财政按时足额拨付并逐步提高;省级以上建设项目地方配套经费足额到位;每年教育附加费30%足额拨付给我校。
学校建立健全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资金的收入和支出严格按照财务管理制度执行。在专项资产管理上,学校明确专项资金来源、使用范围、开支标准,明确相关人员的责任,按要求、按预算、按程序管理好项目资金,政策性经费、生均拨款、项目投入经费能及时到位,严格落实内控规范,强化风险管理。
(二)政策措施
坚持党的教育方针,落实校长负责制,定期召开校长办公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表决学校重大工作,保证政务公开透明。学校实行严格的干部管理制度,建立部门目标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学校健全师生信访投诉制度,确保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
学校提出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学生服务,干部为职工服务,后勤为教育教学服务的“同心圆式服务”模式。实行服务对象首问责任制,把服务对象的满意度作为检验各部门教育教学质量水平的重要因素。
实行全员聘任,实施绩效管理。每年对全校的中层干部和教师实行全员聘任,聘任的结果与教师评优、评先,晋升、晋级挂钩。根据“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原则,不断完善《奖励性绩效工资考核发放办法》,着重从完成工作量和取得的实绩等方面进行严格、认真、细致、公开、公正的考核,得到了教职工广泛的拥护和支持。
七、特色创新
(一)青蓝工程树楷模,技双馨铸师魂(案例一)
古代荀子曾用“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来教导弟子,希望弟子们能够坚持不断地学习,以达到更高的境界。我校深刻认识到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之间的青蓝关系,新老教师结对,注重发挥老教师以及优秀教师、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大力实施“青蓝工程”,为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健康成长搭建了平台,有效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整体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学校内涵发展。
1.高处着眼,学校领导亲挂帅
学校领导十分重视“青蓝工程”,亲自参与、拟定《滦南职教中心“青蓝工程”实施方案》,并成立由常务副校长李新慧为组长、副校长杨会军为副组长、教务主任、各教学部部长为成员的“青蓝工程”领导小组。在“青蓝工程”启动仪式上,李校长明确指出青年教师在学校科学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要求每位青年教师都要以“时不待我、对标赶超”的精神,立足三尺讲台,倾情职业教育,努力推进“国家中等职业改革发展示范校”的创建步伐。“青蓝工程”实施以来,李校长经常参加、指导“青蓝工程”的各项活动,多次与青年教师谈心、交流,学校领导的关心和督促,有力强化了青年教师的进取精神,一批批青年教师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迅速成长为教育教学的骨干。
2.师徒结对,教学相长齐进步
老年教师是学校的财富,中年教师是学校的骨干,青年教师是学校的未来。年轻教师经验匮乏,但接受能力快,他们的成长,要靠老教师帮助;青年教师知识新、观念新、思维活跃,给学校带来蓬勃生机和无限活力,又促进老年教师更新,“青蓝工程”为新老教师共同提高、教学相长提供了发展的平台。
一是选导师。名师出高徒。要带出一支高素质的青年教师队伍,首先要选好“导师”。我们的标准是有敬业精神,顶真态度,有帮带能力,有教学实绩。这里的“顶真态度”,就是要求导师具有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作为“导师”,必须具有严谨顶真的态度,不做老好人。
二是“拜师会”。学校召开师徒结对专题“拜师会”,并郑重签署了“青蓝工程”协议书,明确“师徒”责任,要求指导老师热情地接受青年教师的咨询,为青年教师引好路子,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青年教师,做到“四带”,一要带德,就是使自己的“徒弟”具有良好的“师德”;二要带才,就是要对“徒弟”进行业务指导,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三要带教,就是指导“徒弟”的教学工作;四要带研,就是指导“徒弟”教研和科研。要求青年教师求真务实,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使自己真正成为一名优秀职教人才。
3.明确目标,分步实施促提高
“青蓝工程”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制定详细的发展规划,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做到三步走,“一年入门,二年成熟,三年挑大梁”,一年内基本掌握教学技巧和教学思想,掌握所任学科的教学任务要求,认真写好教学心得;两年内熟悉教学业务并灵活掌握教学艺术;三年内从开展教学研究到能熟练掌握教学的各个环节,基本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第一阶段:首先让青年教师接受教育理论、专业知识及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测试,目的就是使其强化师德规范,熟悉教学常规,适应环境,进入角色,尽快将自己融入到紧张而有序的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其次是由指导教师在备课、授课、辅导、作业批改等教学环节作出具体要求,坚持做到一课一议,一周一评,一月一小结,一学期一总结。
第二阶段:首先举办课件制作、说课、评课、微课、普通话、粉笔字、论文、各专业实训技能培训以及教学方法、学生活动、班级管理等专项研讨会,使青年教师尽快步入角色;其次是开展示范课活动,由指导教师组成送课小组,分别为青年教师做示范,师徒一起研课、备课,并在课后及时交流沟通,有效地帮助了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再次是开展评课活动,教务处组织指导教师为青年教师做示范课,并注重评课环节,针对青年教师不会评课,不敢评课的现状,我们采取分三步走的方法来训练青年教师。第一步是由指导教师、教研组长、部长、主任等评课,青年教师记录学习;第二步由二至三名青年教师用“1+1”的方式(即评出一个优点,指出一个不足)进行评课,然后由老教师补充;第三步是完全由青年教师进行评课。经过几十节课的强化训练,青年教师从不敢张嘴到敢于评说,从被迫发言到积极踊跃,从肤浅片面到深入细致,从“1+1”到“1、2、3…”,每一节课都在发生变化。刚评课时,青年教师战战兢兢、气氛凝重,一个阶段后,已能做到评课自如、氛围和谐。在这种实战演练中,青年教师的综合能力得到了全力提升。
第三阶段:开展青年教师汇报课活动,汇报课是青年教师之间相互切磋、共同提高的重要途径,也是师徒共进、青蓝同辉的大舞台。活动前指导教师从教材分析、学情探讨、教法确定、板书设计、课件制作等环节倾其全力地给予青年教师指导和帮助,经过多次设计、演练、修正,最后徒弟台上展示,师傅台下观阵,共享成果。
4.搭建平台,新老教师齐练兵
为扎实推进“青蓝工程”,讲求工作实效,学校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擂台赛”,为新老教师搭建了“岗位大练兵”的平台。
一是“精品课擂台赛”。为真正体现教学相长原则,学校分三次组织精品课比赛,“师徒同上一节课”、“青年教师研讨课”、“老教师示范课”赛赛出彩,把“青蓝工程”引向高潮。全校教师积极参与,精心准备,把一节节优质精品课呈现在全校教师的面前,在准备中进步、在学习中提高。“师徒同上一节课”堪称一大亮点,师徒一起备课,研究教学方法,设计教学环节,师傅为徒弟的课出谋划策,徒弟在师傅的授课中汲取营养,真正做到教学相长,互学共进,涌现出了多组“三尺讲台,师徒双打”典型,为学校“创先争优”活动增添了亮点。
二是“青年教师素质大赛”。为全面提高教师素质,把“青蓝工程”推向深入,学校先后组织了“书法、普通话、说课、课件制作、微课、论文”等专项比赛,比赛中他们情绪高涨,认真投入,“以赛代训、以训促学”,对“青蓝工程”进行了全方位的检测,教师各方面素质得到强化。
5.制定措施,讲求实效促提高
(1)制度保障。学校制定了《澳门威尼克斯人网站“青蓝工程“实施方案》,详细制定了培养措施和实施细则,从制度上保障了“青蓝工程”的正常开展。
(2)督查指导。“青蓝工程”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师徒结对活动进行了督查指导,及时跟踪了解指导教师与徒弟之间履职情况,通过培树典型,树立标杆,营造氛围。
(3)激励措施。学期末对师徒工作考核评比,评出优秀师徒代表,颁发荣誉证书,并记入年终考核,同时设立专项基金,对每学期素质大赛活动中获奖的青年教师和指导教师进行奖励。
6.辛勤耕耘,“青蓝工程”结硕果
(1)敬业意识更强。青年教师更加深刻的认识到,他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并把这种对事业的执着与追求内化为对“青蓝工程”的热爱,他们克服诸多困难,以一丝不苟、勇于创新的精神投入到“青蓝工程”当中,创造一流业绩,谱写了一曲曲奋勇争先、赶超跨越的动人乐章。
(2)教学理念更新。教师素质得到显著提高,树立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探究中获得知识已成为青年教师的共识,形成了一套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教学模式。
(3)综合素质更高。经过卓有成效的培训,参训青年教师在备课、讲课、辅导、听评课等常规教学活动中已趋成熟,特别是吴一丹、王亚青、刘雅静、周立强、马菲菲、王彩霞、张鲲、杨春元、王馨磊、薛萌、高珊珊等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成为青年教师中的佼佼者,并已成为教学骨干。吴一丹、王亚青、周立强分获2012年、2013年、2016年全国“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一等奖,刘雅静获2016年全国“创新杯”教学设计和说课三等奖, 王亚青、张鲲分获2012年2015年全国信息化大赛教学设计三等奖和二等奖。
(二)引企入校,学岗融通(案例二)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模式,既能发挥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又能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学校与企业(社会)双赢的模式之一。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相结合,校企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实现职业教育及企业管理现代化、促进生产力发展、教育与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校始终坚持拓宽校企合作的渠道,创新校企合作机制,深化校企合作内涵,着力探索“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把企业办到学校、把课堂设在车间、把师傅请上讲台、把教师送到生产岗位的做法,开创了我校企深度融合新局面,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实现了学校、学生和企业的“三赢”。
1.实施背景
为加快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步伐,加强学生综合职业素质的培养,探索教育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学校实训场地、设备等资源优势,我校依托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先后将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引进学校,学生半工半读、工学结合,形成了“前校后厂”的办学新机制,架设了校企对接的“立交桥”。
2.主要目标
“前校后厂”校企模式,可以有效促进企业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经济效益,缓解技术工人不足的问题;实现学校实训资源的合理利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和就业能力;有利于学生参与企业生产,了解企业文化及企业的生产实际,实现技能训练与实际生产的有机衔接,也为学生融入企业提前做好准备。真正实现“学校、学生、企业”三方共赢,达到“学生、家长、学校、企业、社会”五方满意的目标。
3.实施过程
(1)引企入校,共建实训基地。学校引入唐山瑞成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唐山尚新融大电子产品有限公司,同时将企业的设备、业务、管理、技术、工人整体引入学校,通过校企资源整合,建成综合性生产实训基地,并引进企业整体经营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实行实训基地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同时也促进了学校的标准化管理。
(2)引企入校,实现教学、实习、培训全真化。校企根据教学计划,阶段性地将学生送到企业轮岗实训,实施“滚动”实习模式。学生实习期间,学校派专业教师管理,企业派师傅指导,企业技术人员直接参与实践教学,学生直接参与产品生产与检验等全过程,深刻体验企业全真氛围。边生产边教学,变消耗性实训为生产性实训,实现了教学内容实用化、教学手段现场化、实训车间企业化、实习情景真实化的课改模式,实现了专业培养与岗位能力培养的无缝对接。通过企业实践,学生对岗位要求有了直接的感悟,对制造工艺有了充分的了解,对现代制造技术、各工序机械设备有了直观的认识。在此基础上,专业教师结合企业实际和实训进程,再回到课堂进行深入分析讲解,就收到了学生一点即通的良好效果,真正做到了理论与实践的有机衔接,营造了“入校即入厂、上课即上岗”的育人氛围。
(3)引企入校,实现企业参与教学的全程化。校企依据市场及企业需求,确定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开展定向培养。校企共同制定教学计划,不断增加新知识、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更为扎实,更符合社会的需求。企业全程参与到课程设计、教学、考核、顶岗实习、推荐就业等所有环节,逐步编纂了专业配套的校本教材,实施了一系列的实训项目,配备了一流的指导教师,完善了严格的管理制度。学校与企业合作办专业,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针对性强,融入企业快,真正实现了学生毕业即就业的要求。
(4)引企入校,实现教师培养的常态化。一流的教师支撑一流的专业,一流的专业支撑一流的学校。学校定期安排专业教师下企业学习锻炼,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研发和管理。通过企业实践,专业教师提高了技能水平,增强了理论教学的针对性、应用性和实践性,提升了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企业、行业的生产技术、工艺的现状和发展方向有了更深的了解,有利于在教学中及时补充当前生产中的新技术、新工艺,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质量。对目前行业、企业人才的需求、就业状况有了深入了解,掌握了企业对本专业人才知识结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要求。较好地把书本的理论知识和工厂实践所学专业技能紧密结合起来,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生动,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
4.条件保障
(1)组织保障。成立了由校企双方主要负责人组成的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商讨合作意向与合作项目,研究合作方案,监管合作过程,评价合作效果,确保合作正常、顺利、有效进行。成立了校企专业技术人员共同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负责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研究、指导、咨询、服务等工作。
(2)制度保障。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制定《校企合作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学生实训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兼职教师管理办法》等相关制度,明确合作双方的责任权利,做到双方职责分明。
(3)经费保障。双方合作关系存续期间,涉及到经费使用,经友好协商,合理解决,不能因经费问题影响双方合作项目的正常运行。
5.主要成效
(1)通过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三化”。建设主体、筹资方式多样化。“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了行业企业的参与,引进了企业的人才资源进行共建、共享,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方式多元化,为学校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奠定了基础。运行机制市场化带来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引入了企业真实的工作环境、文化氛围和管理模式,按照生产的工序流程来布置实训室,从而实现了实训管理模式的企业化。实训基地功能的多样化。“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既有产品生产功能,又有技能实训的功能,同时还具备了社会培训和技能鉴定的功能,成为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和技能鉴定中心。
(2)通过引企入校的校企合作模式,实现了 “三性”。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和社会服务的效益性。“引企入校”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体现了“学做合一”,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实现了工作任务的真实性,在实训中为企业生产了一定的产品,为企业赢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同时又降低了学校学生的实训成本。专兼职教师队伍的一体性。在工学交替的专业课教学中,企业技术骨干和教师相互兼职,专兼职教师实现了一体的使用与管理,充分发挥了企业相关技术人员兼职教师的作用,广泛借鉴企业的实际生产,通过围绕某一实际产品的生产方法和过程实施教学的“应用性项目教学法”。
(3)通过引企入校的工学结合模式,实现了“三赢”。引企入校,拓展了优质教学资源。校企合作符合职业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有利于促进职业教育发展。学校在合作过程中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降低了实训教学成本,减轻了专业指导教师的实训压力。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技能素养及人文素养得到了很好的培养和锻炼,毕业生成了企业竞相争夺的对象,学校不再为学生就业难而困惑。引企入校,企业得到了优秀人才。校企合作符合企业培养人才的内在需求,有利于企业实施人才战略。企业获得了实惠与利益,提高了参与学校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积极性。主要表现在:学校让合作企业优先挑选、录用实习中表现出色的学生,使企业降低了招工、用人方面的成本和风险,使企业感受到接受学生实习不仅不是负担,反而成为有效的劳动生产力,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学校协助企业将人力资源开发计划与学校的教学大纲对接,也鼓励了企业将员工培训委托学校进行,使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学校教学环节紧密结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与职业培训成本。学生在企业学习专业技术,企业的技术人才通过带教实现教学相长,加强了自我提高能力。通过校企合作项目,将企业文化与理念传输给教师和学生,扩大了企业品牌与无形资产的影响,造就了企业的潜在合作伙伴和客户群体。引企入校,学生学到技能。校企合作符合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不仅解决了学生就业的难题,而且提高了学生就业的竞争力。通过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学生普遍具有了良好的职业意识,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学生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与企业员工同劳动、同生活,切身体验了严格的生产纪律、一丝不苟的技术要求,感受了劳动的艰辛、协作的价值和成功的快乐,实现了毕业与就业接轨。同时也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良好的职业道德、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都有极大的帮助,并且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
6.体会与思考
在取得以上成效的同时,我们在“引企入校”的实践中也对校企深度融合不断进行着思考与总结,体会主要有以下两点:
(1)校企深度融合需要长效机制的建立与完善。职业学校与行业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的寻找与把握。而能否使合作产生最大效益,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各种机制。在与企业联姻合作办学的过程中,如何通过建立长效机制,有效地推动和保障校企合作,是需要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2)校企深度融合需要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积极性。由于受到生产力水平的限制,部分企业难于承受参与职业教育的成本。目前的校企合作,学校的受益程度要大于企业。如果企业的利益得不到保证,势必严重影响其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八、主要问题和改进措施
(一)人才培养中存在三项问题
一是部分教师和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理念还没有真正确立,运用职业教育理念推进改革创新的自觉性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是教师队伍还存在着数量、质量、结构、能力水平等方面的不足,“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还有待加强和提升。
三是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迫切需要专家把脉,尤其是在“品质、内涵、特色、创新”发展方面需要有更多的新的探索。
(二)改进措施
我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提出:“立德树人、全面发展”,“系统培养、多样成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等四项基本原则和办学思路,确定改进措施。
一要抓住“十三五”新的发展机遇期,遵照国家和省有关文件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增强办学综合实力和管理水平,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能力,大力推进学校创新发展、优质发展。
二要紧跟省教育厅的战略部署,在创建成为“河北省名牌中职学校”的同时,积极争创“全国职业院校管理500强”,从而把我校打造成为适应需求、内外衔接、效益提升、和谐发展、特色凸显、“唐山一流,河北名牌,全国有影响”的现代中等职业学校。
三要以学校可持续性发展为核心,以“校企合作”和“校校合作”为双翼,不断地提高推进科学发展、破解突出问题的能力和水平,不断巩固和扩大学校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全面完成“十三五”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