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家长朋友们,大家好!
在放学后、节假日或者寒暑假,很多孩子都会使用手机进行娱乐放松,大部分孩子还是可以科学合理的使用,但是小部分的孩子表现出明显的“手机依赖症”。他们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很长,只要拿起手机就爱不释手,不愿意走亲串友,也不愿意与家人交流,甚至有个别的孩子,晚上钻在被窝里,偷偷地玩游戏、看小说,直到凌晨一两点。
面对这样的情况,有的家长持理解态度,认为劳逸结合,但更多家长对于手机管理焦虑万分,束手无策。
一、关于“手机依赖症”,该怎么看?
信息时代,手机是我们的必备工具,不是洪水猛兽,所以无论是假期、还是开学,要想让孩子完全隔离手机,也不太现实。但是,要充分有效地引导,若孩子使用手机成瘾,会产生很多隐患,比如:视力下降、性格封闭、沟通障碍、亲子矛盾僵化,如果孩子吸收了网络中鱼龙混杂的不良信息,如暴力、黄赌毒等,更是会影响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形成,不利于阳光健康、积极向上的成长。那为什么会“依赖”上手机呢?
1.手机中的世界能满足孩子。比如,他喜欢网络聊天,是因为他有人际交往的需要;她喜欢网络游戏,也许是因为他在现实生活中,总不被家长老师看好,但是他在游戏中,能获得成就感;比如他用手机追星追剧,是因为他有展示才华、表现自我的需要;比如他看网络小说,是因为他有追求人生意义感的需要。
2.家长的行为会影响孩子。我们成年人使用手机的机会更多,工作、社交都要依赖手机,家长到家之后的“机不离手”也成了孩子们学习的对象。还有的家庭氛围不够和谐,缺少互动沟通,所以孩子也会选择与手机交友。
3.自由的管理会放任孩子。会沉迷手机的孩子,一般是因为在一开始接触手机时,家长就没有制订好使用手机的规定,放任自由,而后覆水难收,很被动。另一方面,这样的孩子,自我管理能力比较弱,生活的方式太单一乏味,自我的成长缺少目标,所以,就跟随着手机随波逐流了。
二、怎样才能使孩子摆脱“手机依赖症”?
首先,家长们要在思想意识上明白,现在的家庭教育已经从“家事”上升到“国事”了。2022年1月1日开始《《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这是我国首次就家庭教育进行专门立法,从此,父母们开启了“依法带娃”的时代。这意味着对于不利于青少年成长的现象,父母要当管则管、敢管会管,管之有方、行之有效。
给家长3个方面的建议:
1.了解内心需要,给予相应支持
任何行为表现都是满足内在心理需求的结果。家长们要先通过观察、聊天,了解孩子使用手机都玩些什么内容,要读懂这些内容的背后有哪些强烈的心理需求,是建立友情的需求?还是需要得到肯定?还是家庭生活太乏味?要解决现有的问题就要先搞好亲子关系,从内心理解孩子,共情孩子然后再对症下药,帮助解决他的需求。
2.约定使用规则,引导行为纠正
选择契机召开“家庭恳谈会”,定下约法三章。这是正向引导、保持良性沟通的重要手段。恳谈的时间点,可以是某一次开学初、学期末;某一次视力筛查后;某一次家长会后;某一次有关手机的负面新闻后等等,目的是不要让“恳谈”显得随意而临时,要有仪式感和慎重感,又不乏亲切和温情,更容易让孩子接受。恳谈的家庭成员,除了父母双方,如果家里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成员,也要邀请共同旁听,代表所有成员的共同关注,达成共识,形成合力。
恳谈的内容应该提前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让孩子们正确认识“手机”这个物品。它是工具,不是玩具。要利用他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制造问题。并告诉孩子,手机是打开世界的窗口,怎么查资料,哪些APP、公众号值得推荐使用。然后,充分商议手机使用的“约法三章”。家长给出约定的“初稿”,内容可包含“手机不上饭桌、不上床铺、不进卫生间”、哪几种情况下可以使用?每次使用多长时间?使用后放在什么位置?等等。红色条目没有商量空间,绿色条目是可以讨论敲定,还可以金色条目是孩子做到的话能得到什么,失约的话将失去什么。这样既有主动管理权又不失民主,父母与孩子都达成共识后,双方签字画手印,贴在家里醒目的地方。恳谈会后,要共同遵守,持之以恒,不要前松后紧,并对孩子的点滴进步及时评价表扬。
3.以身作则,营造良好家庭氛围
家长也要控制使用手机的时间和内容,不要在孩子面前长时间地用手机休闲娱乐。在家休息的时间是父母与孩子沟通交流的最好时段,要珍惜与孩子相处的时光,多谈心,多倾听,比如问问最近通过手机,获得了哪些新的见闻,这就是正向引导,良好的开端推动良性循环。同时,为了转移孩子对手机的注意力,可以帮助安排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小伙伴读书会、跑步交友、研学旅游,并培养一项特长兴趣爱好,琴棋书画都可以,提升生活的品味与趣味,也拓宽孩子们的视野。
家长朋友们,《家庭教育促进法》出台的意义,有两个关键词,第一是指引,通过法律的方式告诉你如何当好一个合格的家长,引导着你去按照科学的方法、科学的理念去教育孩子;第二个关键词是赋能,的确父母也需要一个不断学习的过程,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可以向社会公共体系获取相应的帮助,也可以跟学校的老师多交流学习,然后来提升自己的能力,使孩子最大收益!
(此文章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