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5-4152414
农村实用数学教学大纲
作者: 来源:   日期:2009-08-29    点击:1

课程名称:农村实用数学。

总 学 时:144(理论课时:72、自学课时72)。

学 分 数:8分。

适应专业:涉农中专班种植、养殖、农业机械化、农村经济管理等专业。

一、课程性质和任务    

农村实用数学是研究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农村实用数学的思想、内容、方法和语言日益在科学技术、生产和生活中得到非常广泛的应用,成为现代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使学生在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受到必要的农村实用数学教育,提高农村实用数学素养,对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村实用数学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各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主要文化基础课,并有很强的工具功能。

二、课程教学目标

使学生在初中数学基础上,学好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继续学习所必需的代数、三角、几何和概率统计的基础知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基本运算能力、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空间想像能力、数形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和简单实际应用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三、教学内容和要求   

(一)教学内容确定的原则

    1.以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目标为依据,注意与初中数学课程的衔接,按照“加强基础,注重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确定教学内容。

    中等职业学校农村实用数学课程应以初等数学为核心,是现代生活及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能力。

    2.贯彻以能力为本位的原则。教学内容安排尽量采用具体→抽象→应用的思路,加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突出图形的直观教学,强化数形结合的能力。

    充分利用计算工具和数表解决计算问题,培养学生使用基本计算工具的能力。适当体现探索、发现、归纳和创造的方法,逐步形成学生的创新意识。

    3.教学内容安排应贯彻深入浅出、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循序渐进的原则,注意系统性、科学性,兼顾与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教学内容、要求与学时安排

    1.本大纲的教学内容按模块式设置。必学部分包括函数、向量与复数、几何(分方案I和方案II)、概率与统计初步四个模块,基本教学时数为144学时,限定选学内容(标“*”)的教学时数为45学时。选学部分包括微积分初步、统计、拓宽与提高三个模块(标“* *”),学校可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安排。

    2.教学要求分为认知要求和能力培养两个方面。

    认知要求分为三个层次:

    了解:初步知道知识的含义及其简单应用。

    理解:懂得知识的概念和规律(定义、定理、法则等),以及与其他相关知识的联系。

    掌握:能够应用知识的概念、定义、定理、法则去解决一些问题。

    能力培养要求分为六个方面:

    基本运算能力:根据法则和公式正确地进行运算、处理数据。

    基本计算工具使用能力:正确使用一般的函数型计算器及常用的农村实用数学用表。

    空间想像能力:形成正确的空间概念,能根据空间图形的性质,用立体图来表达简单的空间概念。

    数形结合能力:能绘制常用函数图形,会利用函数图象讨论或帮助理解函数的性质,初步学会用代数方法处理几何问题。

    简单实际应用能力:会解决带有实际意义的简单农村实用数学问题,会把相关学科、生产或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转化为农村实用数学问题,并予以解决。

    思维能力:具有初步的分析、比较、综合、推理能力,应用农村实用数学概念和方法。辨明农村实用数学关系,形成良好的逻辑思维习惯。

(三)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参考教学时数

    认知要求栏中,打“√”表示该知识点的最基本要求。

    能力培养栏中,六种能力的培养,除空间想像能力只列入“几何”模块外,其他各种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打“√”表示该知识点在教学中应给予特别重视的能力要求。

  第一模块 函数

  第二模块几何

  第三模块概率与统计初步

四、说明 

1.实践性教学的形式与要求

    算:基本运算和计算器使用;

    画:最基本函数大致图形的描绘(含初中数学已学的描点作图和利用函数性质作图)和简单空间图形的描绘;

    读:阅读数学图形,理解其概念、定理。

    对实践性内容采用课内练习和课外作业相结合,分散讲述和综合训练相结合,教师示范和学生模仿相结合,注意理论联系实际。

    教学中要强调知识的应用,应结合专业特点,适当增加实例和练习。

    2.教学方法

    改变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给学生以更多的活动空间,让他们积极地参与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精讲多练,适当增加课堂练习时间,以减少学生课外负担。在教师讲课中要贯彻设疑(提出矛盾)、析疑(分析矛盾)、解疑(解决矛盾)三个环节的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对农村实用数学现象有好奇心,并能进行独立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探索问题的思路。教学中应尽量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如现代信息技术等,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3.教学评价

    采用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着重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运算、逻辑思维方法以及综合能力和实际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