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根据滦南县经济发展的需要,面向农业、面向农村,面向农民,培养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及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热爱农业农村工作,具有农业经营管理能力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的综合型、复合型、实用型农村技术和管理人才,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带头人,培养与新农村建设相适应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在农村一线“留得住、用得上”的技术人才,成为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科技致富带头人”。
二、专业及课程设置
开设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业经济管理、农业机械化等四个中专专业。各镇教学点要按着本地实际情况,选择符合本地或与本地实际相关的专业。每个教学点根据学生人数可以选择一个或两个专业。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实践课模块。
1、公共基础课 学员的必修课,通过公共基础课的学习,使学员掌握一定的文化知识和最基本的技能,提高学员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树立科学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学生科学素养,为学好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打好基础。
2、专业课模块 专业课是学员所必需的专业知识。各教学点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关的各种课程的教学与训练,使学生掌握各种生产经营方式和农业推广技术。使学生掌握各种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学生开展集约化生产经营奠定基础。
3、实践课模块 要紧密结合学生在农业生产中某一领域的生产经营项目,加强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学生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创业和技术推广的能力;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着重培养学员的实践动手能力和推广新技术的能力,强化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员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使学员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新型农民的模范带头人。
三、学分及修业年限 各专业基本学制为3年,实行以学分制为基础的弹性学制,允许学生采用工学交替的方式完成学业,学习年限最多不超过5年,学生毕业时获得的总学分不得低于170个学分。其中公共课50个学分,专业课总学分不低于60个学分,实践课总学分为60个学分。学分的计算以18个学时为1个学分。学分的认证、置换、补修、奖励以及学分的管理办法请参阅学分制实施办法。
四、教材选用 按上级要求,公共基础课选用省教育厅指定的统编教材;专业课采用学校自编教材;实践课教材选用省教育厅组织编写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以及学校自己编写的部分教材。
五、师资力量配备
按照开设专业的教学需要,多渠道聘请专业人才,建立一支精干的教学师资队伍(见《专、兼职教师管理办法》)。
(一)基本原则 公共课教师由各个教学点负责聘请,专业基础课、实践课教师也要遵从就近从教学点当地聘用的原则,在当地不能解决时,由滦南职教中心统筹安排。
所有任课教师在开学初由教学点统一到职教中心办理聘任手续,由职教中心发放聘任证书。
(二)聘任条件 聘用的教师时,要选择长期深入教学第一线、具有丰富任教经验的优秀教师;也可以选择校外专家、学者以及在农业生产中涌现出的农民专家、技术员担任实践课教学。
(三)基本要求
1、编制授课计划,受聘教师应根据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的要求认真编写授课计划,同时对学生出勤、作业、试验、实习、复习、考试精心组织安排。
2、备课与编写教案。备课时要研究教学大纲、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选择正确的教学方法。教案要反映出教学目的要求、教学重点、难点、实施步骤和方法。教师教案要系统、规范、明确、实用。教师教案必须能够随时接受教学管理部门的检查。
3、课堂教学教师要按着课程表按时上课,因故需要调课时须经农广校教务处同意,方可调课。
六、教学计划安排
(见《教学计划进度安排表》)
(一)教学进度
第一学年以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教学为主,完成公共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在省教育厅的统一安排下,完成公共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二学年以专业基础课为主,配以专业技能课和综合实践课,完成专业基础课的全部课程,完成专业基础课所有课目的结业考试;
第三学年以实践课为主,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员熟练掌握各种生产技能,并对每一种生产技能进行实践考试。
对于没有完成学年学业任务的学员,专门组织教师开展补课、统一安排考试,力争学员全部学成结业。
(二)教学课时安排
1、合理安排教学实践。各教学点安排教学时间的原则是第一学年的两个学期以公共课和专业课为主,第二学年和第三学年以专业课和实践课为主。课时安排如下:第一学年990个课时,第二学年990个课时、计划每周至少安排3天上课时间,每天8个标准课时,各教学点可以根据实际利用晚上时间上课,每晚按2课时安排。也可以根据农时自行调节上课时间。实践教学,以第三学年为主,共计1080个课时。按照各个教学点的实际情况及学生实施生产经营项目的需要和农时季节的特点,确定恰当的切入点组织教学,可采取集中教学和田间指导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实行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坚持做到“做中学、做中教”,同时注意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顺序性、衔接性、和整体性,使教学过程自然、连贯。
(见《实践教学管理办法》)。
七、教学管理
将按照《河北省教育厅教学管理规定》,结合涉农专业中专班培养实际,由滦南职教中心统一安排教学计划,统一课程设置,统一教材,统一教学指导,统一考试、考核,科学地组织基础知识、专业技术教学及实践教学等各项教育、教学活动。
(一)建立完善的教学机构。
1、成立中心教研组。结合所设专业特点、和全省的统一部署,组织有多年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教研组,专门负责各学科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师授课课件的研发和审核、自编教材的编写,辅导材料的编写等教学工作。负责各学科出题、阅卷、登统。
2、成立教务处成员有高殿辉、刘志军、王秀民、周永会四位同志,专门负责各项教学计划的组织实施、教师的组织管理、教师教学效果考核、各项工作档案的建设等教学教务的管理,以及定期到各个教学点进行检查指导等工作。
3、各个教学点安排1-2名班主任从事教学管理工作。
(三)严格教务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按照各个教学点开设的专业,根据教学课目的要求,每个教研组要根据所教学科的特点,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确定每一个课时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目的,确定好每个教学内容的教学形式,努力用农民学员最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让学员用最短的时间掌握所学的知识。
(四)结合农业季节性特点,合理安排教学进度。
农民学员最大的特点是一边从事生产实践、一边学习文化知识,时间限制是开展农民教育的难点问题,因此要根据各个学员生产实践实际、和所教课程的特点,合理安排教学时间和进度,做到生产、学习两不误。理论学习时,农忙季节要充分利用晚上的时间、农闲季节要白天、晚上同时开班;实践教学和专业技能学习,可以选择田间地头进行指导学习;理论教学和专业技能教学要与农民的生产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传授知识的机会,因地制宜的开展教学。
(五)完善教学手段,